二條城正式修繕計畫介紹

一口城主募捐

二條城正式修繕計畫介紹

本計畫花費超過20年的時間,修復以國寶與重要文化財建築物(共28棟)為主的城內文化財產建築物。始於2011年(平成23年)。
為了保護二條城作為文化財的價值,且作為京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遊設施,基於確保參觀遊客的安心與安全的目的,目前正在進行包含抗震強化在內等正式的修理與活用建設。
計畫費用規模合計預估超過100億日圓。

預定的計畫對象

二之丸御殿(國寶)

大幅改建,以及改建為近代離宮,並傳承至今。在授予京都市後,於1949年~1955年(昭和24~30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但經過大約70年,包括牆壁和屋頂均可見到嚴重的損傷。
二之丸御殿(國寶)

重要文化財建築物

除二之丸御殿外,二條城另有22座重要文化財建築物,與二之丸御殿相同,牆壁和屋頂均有損傷。

二樓走廊及溜藏的修復

在寬永時代的大幅改建時,為了讓後水尾天皇無需走下地面,即可從二之丸御殿穿過內護城河到達本丸御殿而興建了此建築,其中一部分一直保留到1930年(昭和5年)。被拆除的建材現在仍予以保存,且已知可將結構修復至近乎原有的狀態。

實施中的計畫對象

東南隅櫓北方多門塀 2024~2025年度(令和6~7年度)

連接東大手門和東南隅櫓,全長約42公尺的多門牆。雖於1933年(昭和8年)針對灰泥牆、1949年(昭和24年)針對屋頂進行了修理,但因長年劣化造成嚴重損傷,因此進行修理。
東南隅櫓北方多門塀東南隅櫓北方多門塀

已竣工的計畫對象

唐門、築地 2011~2013年度(平成23~25年度)

唐門在小屋內有一幅1625年(寬永2年)的墨跡,一般認為這是配合翌年後水尾天皇造訪的一系列工程所建。從1975年(昭和50年)進行修理以來,已經過了36年,因年代久遠造成的損壞日益嚴重。在這次的工程中,更換了屋頂(日本扁柏樹皮),並進行塗漆、雕刻、金屬裝飾的修理。
進行修理時,在拆卸金屬裝飾時,發現椽木前端的金屬與破損的金屬上雕刻著葵紋。推測應是在二條城更改為離宮的明治中期,將葵紋修改為菊紋。

  • 修理前(唐門)
    修理前(唐門)
  • 修理後(唐門)
    修理後(唐門)
  • 椽木端部五金配件
    椽木端部五金配件
    剝開菊紋圖案發現了葵紋圖案。

東大手門 2014-2016年度(平成26-28年度)

東大手門是二條城的正門,面對堀川通而建。原本是配合後水尾天皇造訪興建,1662年(寬文2年)整修後成為現在的模樣。從1950年(昭和25年)進行修理以來,已經過了64年,因年代久遠造成的損壞日益嚴重。進行抗震補強的同時,也重葺屋頂(瓦片),並進行了灰泥牆、大門、裝飾金屬等的修理。

  • 修理前(東大手門)
  • 修理後(東大手門)

本丸御殿 2017~2023年度(平成29~令和5年度)

寬永大幅改建時所興建的本丸御殿,於1788年(天明8年)的大火中燒毀。幕府末期,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在該遺址建造了臨時御殿,但於1881年(明治14年)左右被拆除。現存的本丸御殿,是1894年(明治27年)將位於京都御所的桂宮家建築主體遷建而成。

  • 本丸御殿玄關
  • 本丸御殿御常御殿
  • 本丸御殿御書院
  • 本丸御殿廚房及雁之間

1995年(平成7年)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受災,隨後雖進行了臨時補強,但因抗震性有疑慮,所以從2007年(平成19年)起停止對外開放。進行抗震補強的同時,也重葺屋頂(瓦片),並進行了木材部分、牆壁、建材、裱褙品、照明器具等的修理。此外亦進行了其他活用建設,以供對外開放或活動等使用。

  • 修理前(本丸御殿玄關)以支撐桿支撐
  • 修理後(本丸御殿玄關)進行抗震補強
  • 修理前(本丸御殿玄關)以結構用合板支撐
  • 修理後(本丸御殿玄關)進行抗震補強
  • 修理後(本丸御殿全景)
  • 修理後(本丸御殿御常御殿)

何謂保存修繕工程

由於二條城的文化財建築物是土木結構,因此適當的日常管理和週期性的保存修繕不可或缺。保存修繕可修補屋頂或牆壁等因年代久遠造成的破損,並且維持建築物的功能。與此一併進行抗震補強和活用建設,建置參觀環境。

抗震加固

對房頂架構和牆壁等地方使用加固材料進行加固,另外改用可減少鋪設屋頂瓦片泥土使用量的「空葺工法」以便減輕屋頂的重量。
抗震加固

障壁畫的整修

障壁畫是由有圖案畫的「本紙」,以及為了增加強度而貼附為一體的「裱褙紙」粘貼在門窗隔扇上而構成的。透過定期更換裱褙紙,可以延長本紙的壽命。還有去除畫面上的污垢。
障壁畫的整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