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条城大修项目

一口城主募捐

关于二条城大修项目

此工程自2011年(平成23年度)启动,主要对场内共28栋文物建筑、以及其他所有历史建筑等进行修缮和保养,计划耗时约20年。在工程中,除保护二条城的文物价值之外,还为保障游客的放心和安全,将主结构加固等内容也纳入到此次工程,以使二条城具备京都代表性文化游景点应有的性能。

本丸御殿(国家级重要文物)

由玄关(大门)、御常御殿、御书院、厨房、雁之间4栋建筑构成。这部分建筑是在二条城归为皇家所有并改为离宫后,从京都御苑内的桂宫家旧宅移建过来的。由于在抗震性能调查中被指出存在问题,自 2007年(平成19年)起停止开放,正在计划实施大规模加固工程,以备重新对外开放。
本丸御殿(国家级重要文物)

二之丸御殿(国宝,即最高级国家重要文物)

自德川家康创建二之丸御殿以来,经过宽永年间大改建、明治时期的离宫建设等改造后,形成了现有面貌。京都市政府受赐后于昭和24年至30年进行过大规模维护修缮,但现在已过50余年,墙壁、屋顶等都出现了较严重的损伤。
二之丸御殿(国宝,即最高级国家重要文物)

两层桥走廊与溜藏

在后水尾天皇驾临(1626年)至二条城之前,专程建筑了一座跨越内护城河的两层式桥梁并设置了走廊,建成后可以从二之丸御殿直接前往达本丸御殿,而不再需要走一段户外地面。部分设施一直留存到1930年(昭和5年),虽然目前已被拆卸,但经调查发现,原有建材都至今保存在城堡内,可实现基本复原。

第1期 2011-2013年度 唐门与筑地
2014-2016年度 东大手门
2015-2017年度 哨所
第2期 2017-2023年度 本丸御殿
第3期 2024-2027年度 二之丸御殿(城书院等共2栋)
溜藏与两层桥走廊
第4期 2028-2036年度 二之丸御殿
东南隅橹(箭楼)等共14栋

*总共费预计达到100亿日元以上。

已经完工的区域

唐门与筑地 2011-2013年度

由于唐门的“小屋组(支撑屋顶的构件)”内写有“宽永2年(1625年)”墨书,可认为此工程是为翌年迎接后水尾天皇驾临而进行的系列工程之一。自上次工程(1975年(昭和50年竣工)已过36年,因老化而发生一些破损。在此次工程进行了屋顶材料的更换、重新涂漆、以及雕刻装饰件的修缮。
为修理取下金属装饰件时,出现了用于“垂木鼻(穿过支柱而出的横梁尖端)”尖端的金属装饰件、以及用于隐藏破损处的金属装饰件,都刻有代表德川家族的“葵纹”图案。二条城在1867年(庆应3年)的“大政奉还”事件后归朝廷所管。可以推测,原有“葵纹”图案大致于明治年间(1868-1912)中期都改为代表皇家的“菊纹”。

  • 修缮前(唐门)
    修缮前(唐门)
  • 修缮后(唐门)
    修缮后(唐门)
  • 设在“垂木鼻”尖端的金属件 摘下菊纹就有葵纹
    设在“垂木鼻”尖端的金属件
    摘下菊纹就有葵纹

东大手门 2014-2016年度

东大手门朝向堀川通(路名)而建,是二条城的正门,在后水尾天皇临驾之际修建后,经1662年(宽文2年)改建成为了现在的面貌。自上次修缮工程(1950年,即昭和25年竣工)已有64年,老化导致的破损日益严重。工程中,在增强抗震能力的同时,还进行了屋顶材料更换、正面门周围的复原。

  • 修缮前(东大手门)
    修缮前(东大手门)
  • 修缮后(东大手门)
    修缮后(东大手门)

保护性修缮工程

其主要目的是修正因阪神淡路大地震所产生的构件歪形,同时为保障文物建筑所需的安全性能,进行抗震化加固。除此之外,还将进行腐朽木材、障壁画等的修复。

抗震化加固

除了对支撑屋顶的构件(小屋组)和墙面等增加加固件之外,还将调整屋顶瓦片的固定方式,改为减少泥土使用量的“空葺”方式,来减轻屋顶重量。
抗震化加固

修复障壁画

障壁画由画有绘画的“本纸”、用于加固而叠加贴合的“里打纸(衬纸)”、以及门扇等架构而组成。若定期更换衬纸,可使本纸长久保持原样。在修复中还将去除画上的污垢。
修复障壁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