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條城概略介紹

二條城簡介

二條城概略介紹

二條城概略介紹
二條城建城400年來見證了日本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二條城是根據江戶幕府(1603年-1867年)的創始人、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的命令於1603年修建的。德川家康在漫長的戰國時代後,統一了日本,引領日本邁入了長達260年的和平與繁榮時代。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持續了15代,江戶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穩定繁榮的時代之一。1600年關原之戰後,德川家族統一了日本。1603年家康成為天皇身邊的征夷大將軍(通常簡稱為將軍)。被任命後,家康向聚集在二條城的大名們宣佈了此事。也就是說,二條城成為了開啟日本歷史最重要時代的舞台。
儘管很少,但德川家康到訪當時的首都京都時都住在二條城。家康不在時,城內配置有幕府所在地江戶(現在的東京)派來的二條輪守人員。
1614年,德川家康離開二條城成功包圍了大阪城,而後又回到了二條城。家康在大阪城的勝利宣告在德川家之前統治日本的豐臣家走到了盡頭。這一事件確立了德川幕府對日本政治的統治地位。在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代的1624年,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1626年的行幸,開始對二條城進行大規模改建。迎接天皇來到二條城象徵江戶幕府的統治地位已經穩定。1867年,在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還天皇,在大名面前宣佈德川幕府結束。自此進入了明治時代,日本迅速完成了由封建制到近代民主國家的轉變。二條城成為了開啟和終結封建制最後篇章的舞台,也是日本走向近代社會的舞台。
建成400年的二之丸御殿、唐門、二之丸庭園是日本建築及設計黃金時代的江戶時代初期保留下來的珍貴遺構。

MAP

  1. 東大手門[重要文化財]

    東大手門

    重要文化財

    相當於二條城的正門,現存的門被認為修建於1662年左右。據說當初修建城池時,就像現在這樣是櫓門(帶箭樓的兩層建築),但在寬永年間天皇二條城行幸時,為了不從2樓下 看天皇而改建成了一重門。

  2. 東南隅櫓[重要文化財]

    東南隅櫓

    重要文化財

    在二條城的外護城河四角建有作為哨台的隅櫓,平時作為武器庫使用。1788年的大火焚燬了眾多櫓樓,如今僅東南隅櫓與西南隅櫓 兩處留存下來。

  3. 南門

    南門

    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的即位典禮於京都御所之紫宸殿舉行,其後於二條城舉辦饗宴。這一連串的活動即稱為「大正大禮」。南門是當時新建為天皇入城口的大門。當時為了饗宴新建了許多建築物,但後來隨即移建或拆除,現在僅存南門一處。

  4. 西南隅櫓(SUMIYAGURA)

    西南隅櫓(SUMIYAGURA)

    重要文化財

    是1626年(寬永3年)左右建設的隅櫓之一。比東南隅櫓規模稍小,1樓屋頂有曲線優美之唐破風(類似唐代抱廈結構),是其一大特徵(東南隅櫓為千鳥破風)。二條城共有9棟櫓,分別位於外護城河及內護城河之四隅及外護城河北側中央,但現在僅存西南隅櫓和東南隅櫓兩棟。

  5. 西門

    西門

    重要文化財

    於1626年(寬永3年)左右建設,江戶時代為二條城的通用門。1788年(天明8年)大火時周圍櫓門等都燒毀,明治時代以後外護城河上的木橋也燒毀,目前僅剩此西門。

  6. 北大手門

    北大手門

    重要文化財

    北大手門前的道路對面即是京都所司代宅邸,一般認為用於聯絡兩者之通道,同時也是正門──東大手門旁的側門,有著莊嚴威武的外觀。自慶長8年(1603)築城時就位於此地,但現在的建築不確定是當時所建,還是寬永行幸時(1626)改建的。

  7. 哨所

    哨所

    描繪1626年(寬永3年)行幸狀況之寬永行幸繪圖上雖在此位置畫有哨所,但已知目前的哨所建築是在1663年(寬文3年)所建。平時的二條城由幕府派遣的武士──二條輪守人員負責值班戒備。輪守人員每組50人,隨時有2組人員駐守,此哨所是他們的值班室之一。除此之外,城內尚有唐門前、北大手門周圍、西門周圍等,共9棟哨所,但現在僅剩下此處。全國現存哨所之古城只有江戶城和丸龜城等,為數甚少,是相當寶貴的建築。

  8. 唐門

    唐門

    重要文化財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門。門的形狀代表著級別,唐門也是最高級別。屋頂的前後有唐破風(類似唐代抱廈結構)。屋頂未用銅和瓦,而是採用了檜柏樹皮。
    門上有4根柱子,鮮艷地雕刻著代表長壽的鶴和松竹梅。雕刻獅子據說是為了守護御殿。2013年經過修復重現了當時的輝煌身姿。

  9. 二之丸御殿

    二之丸御殿

    国宝

    二之丸御殿由東南向西北呈雁形狀修建了6棟建築物。
    內有33個房間,用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松、鷹、虎、豹等代表德川家威嚴的壁畫、以及描繪櫻花等代表四季之花的狩野派繪畫作品(複製)。

  10. 二之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特別名勝

    在池塘中央設置有蓬萊島,左右配設以鶴龜島,是一座書院風格的庭園。為了迎接1626年後水尾天皇行幸,在作事奉行(江戶時代的官職,主管土木建設)小堀遠州主持下進行了改造。經過巧妙設計,能夠從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黑書院、行幸御殿三個方向觀 賞到本丸御殿。

  11. 桃山門

    桃山門

    重要文化財

    與北側的鳴子門成對,向南封鎖通往本丸櫓門的通路。在寬永行幸的繪圖中是相當大型的建築物,推測是經改建後成為目前的桃山門。

  12. 南中仕切門

    南中仕切門

    重要文化財

    和位於內護城河北側的北中仕切門成對,規模幾乎相同,是1626年(寬永3年)左右的建築。封鎖通往本丸西櫓門(已燒毀)的通路,是擁有重要防禦功能的城門。

  13. 西南土藏(米倉)

    西南土藏(米倉)

    重要文化財

    隔本丸西橋與北方土藏成對。是1626年(寬永3年)左右的建築。目前城內有3棟土藏,但江戶時代曾有10棟。目前城內尚保留土藏的只有二條城。土藏一般以保存穀物類為目的,但此城的特色是有些土藏(倉庫)亦收納武器。寬永時期的繪圖裡描繪2棟用於保存火繩槍的硝石,1棟用於保存火繩的倉庫,但現在都已不存在。

  14. 西北土藏(米倉)

    西北土藏(米倉)

    重要文化財

    隔本丸西橋與南方土藏成對。是1626年(寬永3年)左右的建築。目前城內有3棟土藏,但江戶時代有10棟。目前城內尚保留土藏的只有二條城。土藏一般以保存穀物類為目的,但此城的特色是有些土藏(倉庫)亦收納武器。寬永時期的繪圖裡描繪2棟用於保存火繩槍用的硝石,1棟用於保存火繩的倉庫,但現在都已不存在。

  15. 北中仕切門

    北中仕切門

    重要文化財

    與內護城河南側的南中仕切門成對,規模約相等,是1626年(寬永3年)左右的建築。封鎖通往本丸西櫓門的通路,是具有重要防禦意義的城門。

  16. 鳴子門

    鳴子門

    重要文化財

    與南側的桃山門成對,向北防禦本丸。是寬永3年(1626年)左右的建築。門的形式採正、背面各有4根後柱的「四腳門」,但正面的後柱較不突出,看來不像四腳門。四腳門一旦後柱遭破壞,會輕易倒下,應該是為了彌補此缺點才做此設計。門面雖小卻十分罕見,是別無他例的構造。「四腳門」鮮少用於古城,二條城內除了鳴子門外,也只有唐門一處。

  17. 本丸櫓門(YAGURAMON)

    本丸櫓門(YAGURAMON)

    重要文化財

    是1626年(寬永3年)左右的建築,和本丸西櫓門(現已燒毀)一樣,是防禦本丸的重要櫓門。戰時可毀掉木橋防禦敵人攻入,並關起表面為銅板製的門扉抵禦槍砲。本丸內有水井和米倉,以備圍城戰。土牆內側的洞口用於以槍枝攻擊時,呈現完整的要塞結構。此外,寬永行幸時天皇曾2度登上天守閣,當時之木橋為二階橋,天皇從二之丸御殿內經橋梁2樓鋪有塌塌米的走廊,不經地面即抵達天守閣。相傳後水尾天皇是唯一登上天守閣的天皇。二階橋的一部份保存至昭和5年(1930年)左右,其後被拆解,建材大多保管於土藏內。

  18. 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

    重要文化財

    現在的本丸御殿是1893年從位於京都御所東北部的桂宮御殿移建到二條城的內護城河處的。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日本宮家住宅遺構,並被日本政府指定為了重要文化財。本丸庭園在明治天皇(1852-1912)行幸時被重新修建。可從穿過草坪的曲折的小徑、庭園東南處的假山,欣賞到四季各異的景色。

  19. 本丸庭園

    本丸庭園

    現在的本丸御殿是1893年從位於京都御所東北部的桂宮御殿移建到二條城的內護城河處的。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日本宮家住宅遺構,並被日本政府指定為了重要文化財。本丸庭園在明治天皇(1852-1912)行幸時被重新修建。可從穿過草坪的曲折的小徑、庭園東南處的假山,欣賞到四季各異的景色。

  20. 天守閣遺跡

    天守閣遺跡

    在本丸的西南隅,有從伏見城搬遷來的五重六層的天守閣,在1750年因雷擊而燒燬。之後,沒有重建,現在僅殘留著石牆,從這裡可眺望到本丸御殿與本丸庭園、京都的街市景色。

  21. 清流園

    清流園

    從京都豪商角倉家的宅邸遺址獲得建築材料、庭石、樹木,於1965年建造而成。是由香雲亭、茶室和樂庵所在的日式庭園與鋪設草坪的西式庭園組成的日西合璧庭園。

  22. 和樂庵(WARAKUAN)

    和樂庵(WARAKUAN)

    和樂庵是1965年(昭和40年)從位於高瀨川第一入船口的舊角倉了以宅邸移築的數寄屋中,由表千家寄贈、增建茶室,此茶室仿自秀吉觀殘月而得名之殘月亭。秋季舉辦市民大茶會等活動,平常也是入城參觀遊客之休憩場所,並提供茶飲等。

  23. 香雲亭(KOUUNTEI)

    香雲亭(KOUUNTEI)

    香雲亭移築自舊角倉了以宅邸,平常內部不開放參觀,只能從南側欣賞外觀,只有冬夏之特定期間於香雲亭內提供餐點,或活用為婚禮會場。

  24. 土藏(米倉、長屋門、守門哨所)

    土藏(米倉、長屋門、守門哨所)

    重要文化財

    原本從北側及東側包圍二之丸御殿的廚房,但明治末年拆除東側,現在僅存北側的23間半。東側的土藏西側設有守門哨所。城內現存3棟土藏,江戶時代曾有10棟。目前城內尚保留土藏的只有二條城,用途與其他2棟相同。

  25. 二之丸御殿廚房、御清所(OKIYODOKORO)

    二之丸御殿廚房、御清所(OKIYODOKORO)

    重要文化財

    廚房在築城當時已存在,但目前的建築相傳是寬永行幸時(1626年)建設而成的。特徵是寬敞的土間和木製地板間,土間角落曾有爐灶和清洗台,現在僅剩屋頂上的煙囪。在古城佛寺的廚房內規模首屈一指,土間和木板間合而為一的內部空間相當寬廣,亦是數一數二。御清所是廚房南側的建築物,江戶時代稱為「御料理間」,內有2坪大的地爐,可知用於加熱或調理料理。廚房和御清所同時保存於城內的古城,全日本僅有二條城一處。

  26. 二条城障壁画 展示収蔵館

    二条城障壁畫 展示收藏館

    收藏障壁畫(原畫)並進行展覽的設施,可近距離地觀賞二之丸御殿的障壁畫。
    ※每年4次、合計240天對外開放

  • 東大手門

    東大手門[重要文化財]
    相當於二條城的正門,現存的門被認為修建於1662年左右。據說當初修建城池時,就像現在這樣是櫓門(帶箭樓的兩層建築),但在寬永年間天皇二條城行幸時,為了不從2樓下 看天皇而改建成了一重門。
  • 東南隅櫓

    東南隅櫓[重要文化財]
    在二條城的外護城河四角建有作為哨台的隅櫓,平時作為武器庫使用。1788年的大火焚燬了眾多櫓樓,如今僅東南隅櫓與西南隅櫓 兩處留存下來。
  • 唐門

    唐門[重要文化財]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門。門的形狀代表著級別,唐門也是最高級別。屋頂的前後有唐破風(類似唐代抱廈結構)。屋頂未用銅和瓦,而是採用了檜柏樹皮。
    門上有4根柱子,鮮艷地雕刻著代表長壽的鶴和松竹梅。雕刻獅子據說是為了守護御殿。2013年經過修復重現了當時的輝煌身姿。
  • 二之丸御殿

    二の丸御殿[国宝]
    二之丸御殿由東南向西北呈雁形狀修建了6棟建築物。
    內有33個房間,用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松、鷹、虎、豹等代表德川家威嚴的壁畫、以及描繪櫻花等代表四季之花的狩野派繪畫作品(複製)。
  • 二之丸庭園

    二の丸庭園[特別名勝]
    在池塘中央設置有蓬萊島,左右配設以鶴龜島,是一座書院風格的庭園。為了迎接1626年後水尾天皇行幸,在作事奉行(江戶時代的官職,主管土木建設)小堀遠州主持下進行了改造。經過巧妙設計,能夠從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黑書院、行幸御殿三個方向觀 賞到本丸御殿。
  • 本丸御殿/本丸庭園

    本丸御殿[重要文化財] 本丸庭園
    現在的本丸御殿是1893年從位於京都御所東北部的桂宮御殿移建到二條城的內護城河處的。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日本宮家住宅遺構,並被日本政府指定為了重要文化財。本丸庭園在明治天皇(1852-1912)行幸時被重新修建。可從穿過草坪的曲折的小徑、庭園東南處的假山,欣賞到四季各異的景色。
  • 天守閣遺跡

    天守閣跡
    在本丸的西南隅,有從伏見城搬遷來的五重六層的天守閣,在1750年因雷擊而燒燬。之後,沒有重建,現在僅殘留著石牆,從這裡可眺望到本丸御殿與本丸庭園、京都的街市景色。
  • 清流園

    清流園
    從京都豪商角倉家的宅邸遺址獲得建築材料、庭石、樹木,於1965年建造而成。是由香雲亭、茶室和樂庵所在的日式庭園與鋪設草坪的西式庭園組成的日西合璧庭園。
  • 二条城障壁畫 展示收藏館

    二条城障壁画 展示収蔵館
    收藏障壁畫(原畫)並進行展覽的設施,可近距離地觀賞二之丸御殿的障壁畫。
    ※每年4次、合計240天對外開放

城內的文化財(整體皆是世界文化遺產及古蹟)

  • ◆二之丸御殿(6棟)…國寶(建築)
  • ◆東大手門等(22棟)…重要文化財(建築)
  • ◆二之丸御殿障壁畫(1016面)…重要文化財(美術工藝品)
  • ◆二之丸庭園…特別名勝(庭園)

設施規模

【總面積】275,000平方公尺

  • 周長 約2公里
  • 東西寬 約600公尺
  • 南北長 約400公尺

TOP